适用设备:xTool F2 Ultra(MOPA 红外)
适用对象:想通过“材料测试阵列”快速找到更多可用颜色的用户
温馨提示:彩雕颜色来自“氧化膜干涉”,对材料成分、表面粗糙度/镀层、清洁度、环境与能量密度极其敏感。
术语小贴士:
功率:激光强度,越高越强。
速度:扫描速度,速度越快每点受热越短。
频率(MOPA):脉冲频率,影响颜色亮度与冷暖。
密度:填充线之间的距离,影响能量密度与细腻度。
目标:快速识别“在哪些功率/速度区间能形成彩色”,以及颜色变化的方向(本篇文档以功率或速度为主)。
1、以 304不锈钢1mm 为例:在 XCS 画一个 6–8 mm 的小方块阵列 8 行 8 列,使用材料阵列参数功能生成阵列模版。
加工后你会观察到什么:
如测试图,你会观察到某些区域开始出现彩色,可能呈“斜带”“条状”或集中在某个角落。
如果没有颜色或都很暗(以不锈钢304为例):请略降功率或速度,重做一张小范围阵列。
![]() 测试示例图 |
目标:在首轮发现的“有色区”上,可以缩窄范围、减小幅度,获取“更多、更亮”的颜色。
步骤:
示例参数
![]() |
![]() |
![]() 修改后阵列效果图 |
小贴士:
上述参数仅作“示例说明”。请按此方法在你的红框区域内进行实际测试并迭代,最终以你的阵列读图结果为准。
注意:以上参数仅作“初次彩雕阵列范围”参考,由于材料一致性问题,实际参数需自行测试。
Q1:为什么同一参数进行彩雕,今天和明天颜色不一样?
A:彩雕是靠“纳米级氧化膜干涉”显色。微小的能量变化(预热不同、镜片微脏、焦距差 0.1 mm、环境温湿度变化、夹具散热不同)都会让膜厚变化,从而偏色。建议流程:先加工首次阵列图进行暖机,再打“彩雕阵列图”。
Q2:一定要“低功率+高速度”吗?
A:不是。很多不锈钢确实在那一侧更容易出亮色,但黄铜、镜面钢或不同批次不一定如此。可以先进行“第一次阵列观察颜色”,再决定往哪边扩展。
Q3:频率要不要动?
A:建议首轮先固定(如 1000 kHz)。如果整体偏暗或偏暖,可在二轮或微阵列里做 520–700 kHz 的小步扫描,能让颜色更亮或更偏冷色。
Q3:整板不同区域颜色不一致?
A:散热边界、表面粗糙度不一所致。尽量在同一区域完成同一颜色;